解析Supra:一体化公链的终极形态
过去几年,市场之上始终存在着关于“一体化网络 vs 模块化网络”的争论。
一体化网络的优势在于架构、生态、流动性更加统一,更容易打造网络效应,但缺点是扩容难度较高,灵活性相对欠缺;模块化网络通过将共识、数据可用性(DA)、执行、结算等各层解绑,可实现更高效的扩容以及更灵活的微调,但分层构架却始终难以解决应用、流动性、安全性的割裂问题。
Solana 和以太坊可分别被视为一体化与模块化道路上的主要代表,前者始终贯彻着单链逻辑,并成功培育出了业界最具活力及财富效应的单链生态;后者则将开发重心放在了 Rollup 分层路线之上,致力于打造 Layer 1 Layer 2 的泛以太坊生态。
在本轮周期内,SOL 和 ETH 的二级表现呈现出了鲜明差异,似乎市场已逐步厌倦始终呈碎片态的模块化架构,越来越倾向于一体化方案。1 月 24 日,就连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都曾在亲笔文章中对 Layer 2 路线隐晦松口,认为以太坊本身作为 Layer 1 也应该加速扩容。
至少就现阶段来看,“一体化网络 vs 模块化网络”的争论中前者已占据了上风。
然而,Solana 作为一体化公链代表,也并非完美。其核心局限在于缺乏原生数据可用性,依赖外部存储来保存历史交易数据,导致数据访问的延迟和可靠性问题。此外,在高负载情况下,Solana 仍然面临网络拥堵或宕机的风险,影响整体稳定性。因此,市场对一体化架构的需求不仅仅是高吞吐量,更需要在性能、数据可用性和生态整合方面进行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Supra 以更彻底的“一体化公链”理念应运而生。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Supra 原生支持数据可用性,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体化架构的短板。其目标是构建一个完全垂直集成的公链,在单一网络内提供完整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包括共识、执行、数据存储、预言机、跨链互操作等功能,确保开发者和用户能够获得流畅且无缝的使用体验。随着市场对更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需求日益增长,Supra 正在成为一体化公链发展的新方向。
Supra:一体化网络的终极形态
Supra 本身是一条借助全新 Moonshot 共识协议实现了每秒 50 万笔交易的高吞吐量,且具备亚秒级共识延迟的高性能区块链,但其最大特点则在于其一体化架构。
Supra 的基本开发哲学可被高度概括为“完全垂直集成(fully vertically integrated)”,即在单一网络上提供几乎所有与区块链相关的服务,确保用户和开发者获得统一、流畅的使用体验。
作为后发公链,Supra 能够以更高维的视角去评估此前“一体化网络 vs 模块化网络”的博弈过程,并直接吸取经验成果。在 Supra 看来,一体化网络逐步赢得市场的关键在于开发(to 开发者)及使用(to 用户)体验的统一,但 Supra 却更激进地认为“传统一体化网络的统一程度仍不够” —— 在现实的开发及运行环境下,大部分 Dapp 仍依赖于提供预言机、跨链通信、链上随机性等服务的多个第三方,这在客观造成集成复杂性、安全风险以及开发成本的上升 —— 为此,Supra 希望构建一条支持原生预言机、随机性、自动化和跨链通信的“完全垂直集成”区块链,从而为开发者提供一个更强大、更协调、更易用的底层网络。
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一网络的适用性,Supra 将同时支持 EVM、SVM、MoveVM、Cosmos 等多个主流虚拟机,以便不同生态的开发者可以直接向 Supra 进行迁移,无需二次构建。
此外,为了解决传统一体化网络灵活性不足的问题,Supra 还提供了被称为“容器”的应用链解决方案。每个 Supra “容器”都允许开发者自定义治理模式、gas 代币和经济激励模型,但为了防止出现类似于以太坊 Layer 2 的流动性碎片化问题,每个 Supra “容器”都支持共享 Supra Layer 1 的流动性池,可随时调用 Supra 主网的池资源。如此一来,开发者既可以借助 Supra “容器”构建专属应用环境,也无需担心因流动性割裂而出现有损“统一性”的情况。
Supra 核心架构拆解
要理解 Supra 网络的架构,可以从以下几大关键创新出发:
Moonshot 共识引擎:Moonshot 是 Supra 原创的共识协议,在 Moonshot 共识中,交易的传递、排序和执行可以并行化运行,从而有效减少了处理时间,实现了每秒 50 万笔交易的高吞吐量以及亚秒级的共识延迟。
“部落和氏族”节点架构:Supra 在节点管理上采用一种被称为“部落和氏族”分层架构,部落代表由众多大型节点构成的部落集合体,而氏族则特指部落内部随机选定的小型节点集合。这是一套动态的节点管理和协调系统,旨在实现多任务场景下的高效并行处理。
分布式预言机协议(DORA):Supra 会通过其 DORA 传输并提供基于需求(拉取式)和流式(推送式)的数据服务,包括加密货币价格预言机、外汇汇率、股票指数和天气数据等。这鞋数据不仅服务于 Supra 区块链,也支持其他区块链网络。
分布式可验证随机函数(dVRF):与 DORA 类似,Supra 也会提供基于需求和流式的分布式可验证随机函数(dVRF),用于生成和分发随机数服务。
自动化:Supra 支持特定的时间节点或链上事件(包括由 DORA 传输的链下事件)来预设置自动化交易,便于用户针对潜在的不同情况提前设置操作策略。
IntraLayer:Supra 可利用多签跨链协议 HyperLoop 以及去信任互操作方案 HyperNova 来连接其他的 Layer 1、Layer 2 生态,从而以更安全的形式实现多链互联。
Multi-VM:即前文提到的多虚拟机支持,支持 EVM、SVM、MoveVM、Cosmos 等所有业界主流额开发环境。
容器:前文提到的应用链解决方案,允许开发者创建专用的应用执行空间 DappSpace,在无需桥接、无需割裂流动性的情况下自由定制执行环境。
Supra 发展历程
许多人不太了解的是,Supra 其实是一条学术派区块链,负责领导该团队研发工作的首席研究官 Aniket Kate 博士是 KZG Polynomial Commitments 的发明人之一,这项技术在密码学领域广受认可,并已广泛应用于包括以太坊在内的多个项目的扩容路线之中。
Supra 的前身曾为预言机服务 SupraOracles 以及中间件服务层 IntraLayer,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Supra 团队逐渐发现,仅靠孤立的某项服务并不足以满足市场对于一个完善区块链底层的复杂需求,因此该团队决定再进一步,转而从架构、共识等最底层的维度去构建一个真正可承接应用、用户、流动性规模大爆发的区块链。
Supra 过往曾通过多轮融资募集了 4200 万美元资金,参投方包括 Animoca Brands、 Coinbase Ventures、Galaxy Interactive、Hashed、HashKey、Huobi 等知名机构。
2024 年 8 月,Supra 启动了其激励测试网,并通过 Dice Vision 和 Astro Predictions 等交互式工具处理了超过 900 万笔交易,其 Blastoff 活动更是吸引了超 51 万用户参与。
2024 年 11 月,Supra 网络原生代币 SUPRA 正式 TGE,并很快上线了 ByBit、Kucoin、Gate 和 MEXC 等主流交易所。CoinGecko 数据显示,截至发文 SUPRA 暂报 0.01037 美元,流通市值约 7589 万美元,全流通市值约 8.23 亿美元。
业界发展的过往规律已经证明了,优质的底层网络总是能够吸引更多的开发者,进而培育更多元的生态。Supra 官方数据显示,虽然测试网上线仅仅过去了半年左右,但 Supra 之上已有逾 70 家项目正在持续建设,范围涵盖基础设施、钱包、节点、支付、借贷、DEX、Launchpad、Yield、RWA、衍生品、社交、游戏等多个类别。
行业加速发展,Supra 蓄势待发
进入 2025 之后,行情的走向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尽管在宏观层级利面不断,但受市场整体去杠杆以及 meme 炒作消退的影响,除比特币之外的 altcoin 市场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SUPRA 也未能幸免。
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亲加密”的特朗普内阁就任,加密货币战略储备的推进,各大加密货币 ETF 的持续流入,行业正在以不可逆的趋势走向合规化、主流化。
展望未来,接下来的几年可能会是行业历史上生长环境最为宽松、运营环境最为友善的的时间。在这段“黄金时间”内,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资金不断入场,这将对现有区块链的负荷能力、开发适用体验等带来新的挑战。
而 Spura 则已提前为此做好了准备。在市场对于底层网络的性能、体验需求量较低之时,或许各大区块链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但随着需求量呈指数级扩大,Supra 的后发优势也将逐步显露。届时,或许才是 Supra 真正的价值发现周期。